最及時的信用債違約訊息,最犀利的債務危機剖析
作者:西政資本
來源:西政資本(ID:xizheng_ziben)
公司創投板塊先前投資的兩家先進制造業企業最近被美國客戶暫停了大額訂單,與他們的情況相似,中國企業的大量美國客戶都在等著中美新一輪關稅談判的結果,預計在下個月未能塵埃落定前都不會真正下單。
在進入實業類企業的投資領域后,我們一度認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外貿出口才是重中之重,有的人甚至認為拉動中國經濟實際上只有“外貿出口”這一駕馬車,外貿出口上去了,投資和消費自然能被拉動,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在《擔憂升級》一文中提到過,西京研究院院長趙建認為三季度經濟下探地比較厲害,GDP增速預計僅為4.7%,因此預計第四季度得靠基建、房地產等領域的投資加碼以確保今年GDP增長目標的達成。
值得注意的是,就我們目前對地方國企、城投平臺項目的投資業務而言,能看到的落地項目類型主要還是集中在“保交樓”等涉民生項目以及產業類項目兩個領域,傳統大基建以及傳統房地產項目都已少之又少。
剛結束的國慶、中秋長假,全國房地產市場銷售額創下了近十年以來的新低,我們預計今年的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也將創下近十年以來的新低,在此情況下第四季度繼續加大基建、房地產的投資也就讓人充滿疑慮。
我們負責城投非標投資業務的同事反饋稱,幾個城投客戶所在的城市最近在查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違法違規問題,尤其是政府、國企決策方面的領導責任,比如跟風建設的“一桿多能”智慧燈桿項目,與現實需求嚴重脫節,很多功能基本成為擺設,后期運營維護成本更是居高不下,最終變成無效投資。
政府花錢越來越節約、越來越謹慎的原因在于,經濟下行引起的財政緊張問題在中短期內很難有效改善,尤其是中美貿易戰、關稅戰背景下帶來的經濟增長壓力。
從全國范圍來看,公共交通已經在集體過緊日子,比如地鐵為了省電提前收車,白天還關閉部分扶梯;再比如公交車線路一條條取消,老人免費乘車也在多個城市悄然退出,不少城市的公交公司甚至開始開拓汽修代理、白酒銷售和快遞業務。
今年上半年,兩輪電動車得銷量同比增長了將近30%。中國建了全球最長的高鐵、最密的地鐵、最龐大的公交網,可普通百姓卻在用腳投票,集體退回兩輪時代,這對于運營成本極高的地鐵等公共交通來說是個非常不妙的信號。
大基建被停掉的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全國各地沉睡的基建隨處可見,比如全國共有二十多座高鐵站長期閑置,包括南京江浦站、紫金山東站等建成十多年卻從未啟用。如果將基建對應的每年還債、利息、維保、人工成本算上去,大家可以看到入不敷出的情況已越來越嚴重,近兩年全國各個主要城市地鐵公司公布出來的巨額虧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對于公共支出造成的巨額虧損,地方政府該如何應對,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其實都毫無解決思路。市場方面雖然認為加強稅收征管和增加處罰類非稅收入可以解決地方支出問題,但無法回避的是上述舉措對實體經濟、營商環境及經營者信心將造成越來越大的打擊,甚至影響普通人對經濟復蘇的信心。
司法部最新發布的案例顯示,一縣政府行政執法監督局在與執法人員談話中得知,縣消防救援大隊通過微信工作群下達“月度指標”,要求各街鎮必須完成“行政處罰不少于2件、罰款金額不少于2000元”的硬性任務,并設置“群接龍打卡+月末通報”的考核要求。
上述案例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已有效制止上述類似現象的發生,不過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仍在于,地方政府到底還能通過什么途徑解決財政虧空的問題。
市場方面認為,如果第四季度還是得通過地方政府、地方國企、城投平臺的項目投資拉動來確保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完成,那涉及民生類項目的投資是必須,產業類項目的投資則是重點,這其中的產業招商更是重中之重。
需要注意的是,如同我們先前一直強調的,地方政府傳統的土地招商、產業園招商已基本被近幾年風靡的“資本招商”“基金招商”所取代,簡單來說就是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天使基金對企業進行投資并同步提出返投的要求(也即被投企業必須在當地有產線或產能落地)。
我們認為,地方政府想通過“資本招商”“基金招商”解決當前的財政困境并不容易,就如西政創投在《一級市場放棄“投早”“投小”》一文中所說,好的項目很難搶到,一般的項目又不敢輕易投資,畢竟最終還得有人擔責。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接下去或許是最煎熬的時刻。
更多城投債、城投非標融資、基建、房地產、城市更新等相關業務的交流和合作事宜,歡迎聯系西政財富和西政資本。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西政資本”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最煎熬的時刻

西政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