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炸天團
來源:地產大爆炸(ID:dichandabaozha)
一切傳言都成了真,藍光CEO遲峰也離職了。
遲峰是2019年12月加入藍光出任CEO的,在此之前,他是華潤高級副總裁。
早在遲峰之前幾個月,藍光的COO余馳已經遠赴南方到匯景控股擔任總裁。遲峰之后,據知情人士透露,藍光還將有另一名核心高管要走,但因為核心領導人都在成都,所以這些核心管理層即便是走了以后也不會發紅頭文件了。處于風暴眼中心的藍光,現在是由楊鏗之子楊武正執掌。遲峰出走后,目前藍光是由原華潤江蘇區域副總裁卞宇主持營銷和運營工作,直接給楊武正匯報。原華夏銀行成都分行行長陳磊擔任副董事長兼高級副總裁。陳磊被提上來,與藍光在7月11日無法償還的一筆債務有關。據悉,陳磊屆時會采取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最近楊鏗已經告訴監管機構和銀行,母公司沒有流動性來履行7月到期的27億債務,并且無法及時從子公司調用資金。現在的藍光是按照華夏幸福的自救路子在走,但比華夏幸福更悲慘的是:雖然還沒有正式通知,但藍光已經下定決心要舍棄上海總部,尋求成都政府的保護。屆時愿意跟公司回成都的人員可以一起撤退,不愿意離開的,只能自行找工作了。并且,已經陷入流動性危機的藍光,如今除了營銷和運營還在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外,其他支持部門,比如投資和融資基本上沒有人了。比如上個星期,藍光發布了一份資金中心免職通知,免去了朱強、章勝、劉妮娜等四人在財務資金中心的職務。事實上,這份紅頭文件在藍光內部已經沒有時效性了,這些人在大半個月之前就可能已經離職。早前,藍光有一個佛山項目找平安融資,到去年底該還錢時,因管理和溝通問題導致那筆錢晚還了十幾天。對千億房企藍光來說,那筆錢其實不多,就十幾億,但這次遲到足以致命。此事,引起了平安的不滿,因而在內部對給藍光的融資進行了限制,但流傳到外部,藍光被稱是進了平安的合作黑名單。要知道,金融的本質就是風控,平安此舉,引起更多資方的警覺,使得藍光融資難度驟然加大。一步踏錯,接下來的局面就不是藍光能控制的了,危機就此產生。更確切的說,藍光這一次致命的遲到其實是內部管理出了問題。與很多房企老板不敢放權不同,楊鏗在管理上比較放權,這便導致了這次剛兌事件發生后,楊鏗依然對這件事一無所知,從而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同時因為藍光是一家秉承著“高獎勵”、“高懲罰”的企業,投融資獎金很高,導致投拓部門為了拿地而拿地。
違約平安事件發生后,陷入流動性危機的藍光,管理層發生動蕩。2020年底,二代楊武正正式上位接替余馳的崗位,這位十多年的藍光老將就選擇從藍光辭職。再然后,是前藍光地產重慶區域總裁李非和生產副總裁趙建偉離職;到了7月,又傳出CEO遲峰也選擇告別藍光的消息,接下來還有一位核心高管的離職已經板上釘釘……其實去年底,二代楊武正走到臺前時,藍光缺錢并沒有真正浮出水面。直到今年2月,藍光將旗下已經上市的物業公司藍光嘉寶以48.46億的價格賣給碧桂園時,市場上才有藍光陷入流動性危機的猜測。物業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直到今年還有很多房企分拆物業板塊,把物業公司送到香港上市。而在此之前,即便是藍光在去年7月將旗下醫藥公司迪康藥業9億元甩賣時,雙輪驅動變成獨輪,市場上都沒有如此多的猜疑。一家大搞多元化的房企資在行業下行周期,因為資金周轉不過來想聚焦房地產主業,這在業內再正常不過。更早之前,藍光文旅還在全國跑馬圈地,滿世界撒歡呢,后來不是被整合進商業集團了嗎?這一次顯然不一樣,如果不是現金流極度緊張,沒有人愿意舍棄物業這個優質的資產和港股這個融資平臺,把嘴里的肥鴨子往別人嘴里送?不過,在4月底的投資者會議上,面對種種傳言,楊武正堅定表示:不會出讓控股權,不會甩賣公司,但會考慮在適當時機引入財務投資。融創和萬科,都曾是傳言中與藍光有過密切接觸的意向者。5月29日,藍光有一筆為期三年的公司債券“18藍光07”到期,發行規模為6億元,票面利率7.9%。在此之前,藍光已經有3家信托出現延期支付,內部人事動蕩,總裁級高管大批離職,裁員風波頻出,同時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2.36億元。再加上股債雙殺,股價跌破3元,二級市場債券跌至40元,市場上沒有人對這筆信用債如期償抱有信心。意外的是,5月27日,藍光花6.47億提前贖回了“18藍光07”,資金來源于萬科。當日,藍光將無錫和駿房地產有限公司53.17%股權出售給萬科,并完成了股權變更,法人代表也由魏哲變更為郭立超。萬科之所以接盤,是因為無錫和駿所擁有的房地產項目已順利進入銷售期,這是藍光最優質的資產之一。不過,在市場盛傳萬科將入股藍光,成為戰略投資者時,萬科回應:目前公司沒有入股藍光發展的計劃,雙方正在開展的是項目層面合作。而出售了這個優質資產包后的藍光,在“斷臂求生”這條自救道路上,久久都無動靜。發不出債,上半年銷售額有476億又無法及時從子公司調用資金的藍光,只能寄希望于成都政府牽線,引入戰投。盲目搞多元化,激進擴張,債務壓頂,風險意識弱,管理上出現漏洞,都是藍光在這輪調控中倒下的原因。猶記得兩年多以前,依靠著高負債高杠桿激進擴張,2019年藍光挺進千億陣營。彼時,耳邊傳來的全是對它僅用4年時間就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的贊嘆。當藍光以2.99億元收購“虹橋世界中心”578號辦公樓50.18%的股權,設立“成都-上海”雙總部時,所有人都以為它會由此站上一個新的臺階。誰也沒料到,從雄赳赳氣昂昂挺進大虹橋,到不得已撤離,藍光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藍光的自救還在繼續,據說7月下旬到8月初,藍光在管理上的一些動作會慢慢顯露出來。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地產大爆炸”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藍光的明星高管們都走了